一把稻,撫慰天下胃腸之饑
一把刀,祛除世上肝膽之疾
2021年5月22日
“雜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院士
“中國肝膽外科之父”吳孟超院士
與世長辭,雙星隕落,舉國同悲
一別三年,好想您們
一、風吹過稻田,我就想起您
幾乎每一個中國人
都在教科書里見過這樣一幅圖片
注釋是——“雜交水稻之父——袁隆平”
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(fā)展雜交水稻的開創(chuàng)者
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(yōu)勢的科學家
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
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
袁隆平。中新社發(fā) 俞方平 攝。圖片來源:CNSPHOTO
“很多人對學農(nóng)有想法,可我從來沒有后悔過學農(nóng)。”
袁隆平在西南農(nóng)學院農(nóng)學系學習了四年
畢業(yè)后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(nóng)業(yè)科研
他見過餓殍
聽過無數(shù)次“金元寶比不上兩個饅頭”
他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專業(yè)
研究出高產(chǎn)水稻
讓同胞們免受饑餓之苦
袁隆平常說自己有兩個夢想:
一是禾下乘涼夢,一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
2020年,90歲高齡的他還許下了第三個夢想:
“攻克中國的鹽堿地,徹底解決中國在糧食上的后顧之憂,讓中國人吃飽吃好!”
為了這些夢想
袁隆平一直沒有停下腳步
成為了稻田的忠實守望者
如今他的三個夢想均超額完成
資料圖:2019年10月22日,袁隆平帶領嘉賓在田間觀摩。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
袁隆平常常寄語青年學生
“有人問我,你成功的秘訣是什么?
我想我沒有什么秘訣,
我的體會是在禾田道路上,
我有八個字:知識、汗水、靈感、機遇。”
他也是年輕人眼中的“90后梗王”
上班不打卡,下田最快樂
愛好——自由,特長——散漫
修改學生論文大倒苦水,不愛出名有“偶像包袱”
從吃飽每頓飯
到端牢中國人的飯碗
這條路上遍布袁老的足跡
如今
他已帶著夢的“種子”去了遠方
卻將糧食的種子創(chuàng)新與奮斗的“種子”留給了后來人
編號為8117號的“袁隆平星”
還在繼續(xù)守望他深愛的大地
二、一把手術(shù)刀,一握就是一輩子
吳孟超
是中國肝膽外科開拓者和創(chuàng)始人
從醫(yī)70余年
他推動中國肝病醫(yī)學
從無到有、從有到精
將16000多名患者拉出生命的絕境
直到宣布退休前,九旬高齡的他
一直沒有放下手中的手術(shù)刀
吳孟超。殷立勤 攝
在吳孟超的專研深耕下
上世紀六七十年代
他主刀完成了許多“中國第一”、
乃至“世界第一”的手術(shù)
將中國肝癌手術(shù)成功率從不到50%提高到90%以上
一時震驚世界
吳孟超曾把自己比作戰(zhàn)士
“只要我活著一天就要和肝癌戰(zhàn)斗一天”
他曾說
“只要能拿得動手術(shù)刀
我就會站在手術(shù)臺上
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術(shù)臺上
那也許就是我最大的幸福
但是,如果我不能保證完成手術(shù)的話
也絕不再上手術(shù)臺
因為,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強”
資料圖:吳孟超為患者進行手術(shù)。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
攤開吳孟超的手掌
如果不刻意并攏
食指和中指的第一節(jié)就會形成一個小小的“V”形
曾有采訪者好奇地問:“這是天生的嗎?”
吳孟超笑答道
“每天都要開刀、縫合、用手術(shù)鉗
久而久之,就變成這模樣了。”
關(guān)于自己的手
吳孟超曾幽默地說
“這個手呢,比臉重要!
臉老了無所謂
但手的感覺要保護好”
和吳孟超共事幾十年的護士長曾說
“打開滿是鮮血的腹腔
吳老的手‘就像長了眼睛一樣’
一摸、一掐,血就止住了,病人的命就保住了”
正是靠著這雙手
吳孟超在手術(shù)臺上戰(zhàn)斗了一輩子
直到2019年97歲高齡才正式退休
他將16000多名患者
拉出了生命的絕境
書寫出一部輝煌的肝膽春秋
如今,吳孟超走了
但許許多多
他救治過的病人
仍在這個世界延續(xù)著生命
他培養(yǎng)的學生
仍在肝膽外科治療一線發(fā)光發(fā)熱
而那顆火星和木星之間
編號為17606號的“吳孟超星”
也在日復一日地運轉(zhuǎn)
山高水長,音容宛在
愿世間如您們所愿,醫(yī)食無憂
今天向袁隆平、吳孟超致敬!